第320章 瀛洲种姓制度实行之策_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笔趣阁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320章 瀛洲种姓制度实行之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0章 瀛洲种姓制度实行之策

  “甚妙……”

  李基先是肯定了贾诩的奇思妙想,旋即又接着说道。“但此法可终究只可使瀛洲彻底安定三五百年,却依然不是长久之策。”

  “就如草原之上的胡人无论屠戮多少,只要那片土地存在,终究还是会有胡人出现那样。”

  “瀛洲之上,亦是同理!即便让倭人彻底断绝,半岛那边同样也会有活不下去的人横渡大海试图到瀛洲上寻求生计,子生孙,孙生子,繁衍生息,受瀛洲环境所影响,又与倭人何异?”

  “嗯?”

  贾诩一时听得却是没能反应过来。

  三五百年,还不够长久吗?

  这已足够让一个朝代兴起覆灭了。

  “我听子坤的意思,怎么想着直接把瀛洲给沉了?”贾诩调侃着说道。

  “那自然非是人力可为。”

  李基笑了笑,表示这种事情无疑是有心无力。

  “不过,文和所忧之事,基倒也是有所准备,既然文和提及此事,不如我们探讨一番。”

  李基一边说着,一边起身从房间内一处密格之中取出了一卷竹简,然后拿到了贾诩面前坐下,将竹简推给贾诩。

  会意的贾诩打开竹简一观,只见竹简之上所书着《瀛洲种姓制度实行之策》。

  种姓制度?

  对于这个名词,贾诩无疑是陌生的,但随着贾诩细细地看了下去,整个人却是越看越心惊。

  在竹简之中所准备推行的乃是一种制度,乃是在没有破坏倭国现行的基础下,将所有人直接划分出五个阶级。

  “人之上”、“国主”、“贵族”、“武士”、“平民”。

  此制度之中所规定汉天子与汉使均为“人之上”,至高无上,不容冒犯。

  稍次一筹的“国主”,需得到汉天子与汉使认可,方能继位!

  且继卑弥弓呼之后,每一位继承国主必须拥有一定的汉人血脉,否则就是伪国主。

  “国主”之下的便是“贵族”,所有汉人在瀛洲内均自动获得等同“贵族”的地位,仅略次于国主。

  贵族之下的便是“武士”,“武士”之下方是平民。

  整个体系明确规定下级绝对不能冒犯上一级,冒犯或伤害上一级者,视情节轻重斩首或诛三族。

  且瀛洲之内的国主的权利与地位,在义理上乃是来自于汉天子与汉使的承认,贵族们的权利则是也是来自于国主,武士们存在的意义亦是为了维系贵族。

  一层又一层,宛如一座严密的建筑结构,让下一层会不自觉地维护上一层以保证自己的利益。

  令贾诩为之惊叹的是,李基在其中规定在矿场效力的矿工地位等同于“武士”,凌驾于平民。

  且若是有平民与矿工发现了新的重要矿脉,或在挖矿上做出了什么重大贡献,则有机会直接晋升为“贵族”,这也是整个体系之中平民惟一的晋升渠道。

  可以预料的一点,那便是随着这个体系推行下去,整个瀛洲无疑会陷入一个狂热的挖矿热潮,每个倭人都以挖矿为荣,死死地去争取跨越阶层的机会。

  而那更为广大的平民阶级,无疑则是成为了维系倭国存在以及挖矿的资粮。

  等贾诩看了一遍后,只觉得背脊都在不自觉地冒汗。

  与贾诩打算从肉体上消灭倭人相比,李基这无疑是打算从精神上杀死倭人所有的可能性,再加上闭关锁国,让倭国内部自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

  且贾诩细细地又看了一段,发现竹简之中还刻意地进行了地域划分,然后会依据着地域,从贵族、武士再到平民都会享受不同等级的好处。

  尽管贾诩不知道什么叫做矛盾转移,但以着贾诩对于人心以及计策的敏锐程度,瞬间就意识到了如此一来。

  纵使倭国之内发生叛乱,那么也将限制在不同地域之间的斗争。

  这种阶级之间的横向斗争越是激烈,越是不可能产生向上发动叛乱,进一步扼杀了这一制度被破坏的可能。

  闭关锁国,种姓制度……

  这两个条件结合在一起,贾诩的脑海里莫名地浮现了一个名词“万世一系”。

  ‘太狠了!’

  这一刻,贾诩看向李基的眼神之中,甚至忍不住流露出几分震撼惊叹。

  且如今细细回想起来,恐怕在初步控制了狗奴国之后,李基便已经在心中完善了这一计划。

  否则李基不必大费周章地引导邪马台国集中兵力,然后又踩在卑弥呼的身上铸造自己的名声,这一切恐怕都是为了推行这个种族制度所做的准备。

  唯有拥有绝对的威望,以及如今李基所拥有那等让倭人视之如神明的地位,方能保证推行“人之上”这一对大汉而言至关重要的等级不会产生阻碍。

  良久过后,贾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合上手中的竹简,道。

  “一旦这一制度真正推行下去,自此倭国代代国主为了维系自身权威,也定然会主动维护汉天子与汉使的地位……”

  “只要这个制度存在一日,便无须担心倭国生乱殃及大汉,就是不知道这个制度到底能延续多久。”

  “那大概是文和当下目光所不能看见的遥远未来吧。”

  对于贾诩的担心,李基反倒是显得平静且自信。

  即便是到了信息大爆炸且与国际接轨的时代,种族制度始终都还没有被消灭,足以说明这种制度的顽固程度有多么的可怕。

  只要这个种姓制度在瀛洲初步固化下来,那么瀛洲之内作为既得益者的倭人,便会自发地疯狂维护这一制度。

  即便是真正到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倭人觉醒了。

  可持续了数以千年计算的疯狂挖矿,小小的瀛洲之内还能留下多少可供发展的矿产资源?

  一个千疮百孔的瀛洲,只能是继续依附中原为犬。

  当然,那是在更高维度所看到的结果,但实际上史书不会记载大汉的半点不是。

  大汉可是助倭国重建的大善人,倭国为了巩固自身统治主动实行的“种姓制度”与大汉有什么干系?

  至于挖矿,那既是为了报答大汉,亦是为了与大汉进行贸易,这可是大汉这一宗主国对附属国的特别照顾。

  再加上种姓制度顺利推行下去,维系大汉名声才是倭国之内的绝对正确,史书焉会留下关于宗主上国大汉的任何问题?

  相反,与大汉的贸易,自然会让各种先进的武器、技术、工艺流入到瀛洲之内,帮助瀛洲的国主、贵族们更好享福之余,又能更高效率地挖矿。

  毕竟,李基是个正人君子,“屠杀”这种事情是万万做不来的,所做的都是些对当下大汉与倭国共赢之事。

  “子坤,吾服了。”

  贾诩忍不住咧了咧,拱手道。“遑论是治国,还是灭国,子坤远胜吾多矣。”

  李基没好气地说道。“文和可莫要污蔑于吾,吾可从未做过什么灭国之事,此策也仅供你我之间笑谈罢了。”

  “好好好,笑谈……”

  贾诩一边说着,一边指着竹简问道。

  “那子坤准备如何让卑弥弓呼看到此笑谈之策,且奉为圭臬,主动依此实行?”

  “自是无意间让卑弥弓呼发现……然后,待卑弥弓呼年纪差不多了,便能寻一汉人女子为其国后。”李基淡淡地说道。

  听到这里,贾诩哪里还不懂只要卑弥弓呼的孩子出生后,那么卑弥弓呼也就能作为倭国建立者意外身亡,彻底断绝了在倭国内威望同样极高的卑弥弓呼意识到问题破坏制度的可能。

  只要卑弥弓呼一死,后继者为了维系自身地位,自然只会循规蹈矩而行。

  想到这里,贾诩意味深长地一笑过后,很快又注意到其中的一个问题,道。

  “只是倭国不求回报地持续向大汉输送金银,时间一久,未必不会在倭国中引发大量不满,还是需以贸易为名比较恰当,可该眼下吴郡恐怕没有什么是可以大量与倭国贸易之物。”

  “怎么会没有呢?”

  李基笑了笑,然后起身在角落处取出了此前贾诩那一罐发霉茶叶摆在面前,问道。“文和觉得此茶叶价值几何?”

  贾诩看着这一罐茶叶,只觉得胃部又开始了不自觉地抽搐,胡须略微抖了抖,道。

  “一文不值。”

  李基摇了摇头,一脸认真地开口道。

  “错,此罐茶叶乃是大汉与倭国交好的先驱贾文和贾长史所珍藏之物,岂是千金可比?依基所见,这等无价之宝便是换上三五船金银都毫不为过。”

  贾诩闻言,脸上先是错愕,然后忍不住称赞道。

  “纵观大汉,恐怕再也找不出比子坤更为做生意的商贾了。”

  见贾诩已经会意,李基便是笑眯眯地说道。

  “那便劳烦文和多多向倭国国主与诸多贵族宣扬一下茶叶、瓷器等物了,且传出去不善茶道者,无有资格亲自拜见于汉使脚下。”

  “如此下来,依吾拙见,倭国纵是百年千年恐怕都再无一丝翻身之机。”贾诩颇为感叹地道了一句。

  “文和也大发善心了?”李基问道。

  贾诩捻了捻胡须,一副君子做派地答道。“不,吾只是庆幸子坤生于大汉……”

  李基闻言,亲手为贾诩斟茶,温和地说道。

  “既然文和也认可此策,那推行此策之事就交由文和主导了。”

  顿时,刚刚捧起茶杯的贾诩,脸上表情一僵,浮现出错愕之色。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s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se.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